找到相关内容1074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锽

    没有了。   第二,使“朋友信之”。要使朋友信,必先由由衷做起,最要紧的事是通达人情,而人的地位各各不同,所以情也不同了。信不是单指信实而言,信还要有义,有了信义,方能久长。只因人和人的关系不同,...就是我,就是心。那心在那里起的呢?是不是腿上起的呢?又何以浑身都觉得痒起来呢?   肉体身的由病而坏,约有七种变化。第一是滞,就是气滞;第二是阻,即是血阻;第三个是酸,就是筋肉内部的阻滞,病又更进...

    仁知居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086996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一补充性阐述,但内容则互有详略,对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较印顺导师更为详细,对部派佛教之叙述则显得较为简略。7   赵国森在《佛家经论导读丛书——解深密经》第二第二节“心、意、识思想的演变与分析”中也...“学者要想知道唯识学成立的经过及其思想演变的过程,不能不从分裂后的小乘学派思想中探求!”5   水野弘元在《佛教教理研究》“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”一中,认为阿赖耶识先驱思想的潜在识,与各部派所说的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“现代禅”思想

    。这些都显示汉传佛教的新宗派,是趋势之所在,而李先生可能是较早清楚地表达此意的人。   二、《宗门规矩》第二,以六个条目说明现代禅的“宗风”,即:“一、学佛从培养人格、扩充经验领域开始。二、修行以...三条则为现代禅教团制度的精神。现代禅的教法与教团制度,都体现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精神。《宗门规矩》第三为“现代禅道次第略图”[15]说明现代禅的修道观,第四、“组织图表”及第五“制度与法规”[16...

    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088591.html
  •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

     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  目 录   序  序一   序二   自序   第一章 绪论   第二 中国第一节 儒道互补的结合   第二节 儒释道絪的兼合  第三节 儒释道冲突的交合   第四节 儒释道转生的统合   第三 日本   第一节 三教习合的神道教   第二节 佛儒和合的禅宗   第三节 儒佛融合的阳明学   第四节 神佛儒合的朱子学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7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形象,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,唐以后常作女相,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。观世音或译作“观自在”,古译作光世音,略称为“观音”。   第二“真正的恐惧”   深观之下,你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。真相...植物。它开花的时节通常在春天,某一年的冬季气候特别和暖,所以花开得早。深夜里一股冷风来袭,还夹带着霜冻。第二天行禅时,我发现那丛山茶上的幼蕾都死了。看着这幅景象,我心里想着,“今年我们布置佛坛的花可能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活动之研究

      1.4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╱16   1.5 资料来源╱18   上编 基础篇:六朝时期的佛教传播   第二 佛教传播的社会背景╱23   2.1 新型聚落的兴起╱23   2.2 时人的宗教心态╱28   2.3 贵族对仕宦权与教育权的垄断╱30   2.4 受限于经济状况的平民╱35   第三 佛教传播的媒介与受众╱39   3.1 书面媒介与受众╱40   ...

    粘凯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0791948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分别智,即从现象的总体上观一切皆空,唯有涅盘为实的智慧。这是罗什介绍的整个般若认识过程的一个初级阶段,讲空彻底的小乘派别也可以达到这个阶段。另外,请参第二「次重问法身并答」注⑩。   ⑤释迦佛出家...闻、辟支佛的功德利益?为解答这个问题,所以说,菩萨在无生法忍中把这些功德利益都已得到了。又,这一中,没有说遍学声闻、辟支佛道是为了成就无生法忍,原先只是说菩萨在十地中都要观察,称为遍学。又,我在前面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为造之色」。但色、香、味、触又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元素造成的,所以,从根本上说,「色则以四大为本」。本书第二   ③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八:「菩萨离五欲得诸禅,有慈悲,故为众生取神通,现诸希有奇特...」   ⑿《般舟三昧经·羼罗耶佛品》:「是三昧谁当信者?独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阿惟越致阿罗汉乃信之。」这句话意思相近。   9第十三次问如、法性、真际并答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经说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号泣声振三千大千世界。」据此,「皆应号泣」是大迦叶与舍利弗谈话所说。本书第二〈次重问法身并答〉中,也说是大迦叶与舍利弗谈话所说。而罗什在此处又说是大迦叶与目连悔责中所说。目连,又称目犍连、摩诃目犍连,佛...运用它分析具体事物,拯救迷惘於诸法实有中的众生,这就是法眼的任务。「引导众生令入(实)法中,故名法眼。」至於佛眼,则「无法不见、不闻、不知、不识。」见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三、卷四十。   7第十次问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卷五。   2第二章重问法身并答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法身实相,无去无来。这一点,在般若类经典中,记载有法上菩萨回答常悲的话,已经说得很明白。又,法身同於变化,就像镜中影像之类一样虚幻不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   《大乘大义》,原名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,又名《鸠摩罗什法师大义》,或名《大乘大义》,中国佛教历史博物馆刊印今人邱盘(希明)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